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,開悟後有多神奇,大字不識卻能給人講解自己從沒讀過經文!【心源说法】

2024 ж. 11 Мам.
8 834 Рет қаралды

• 480位禅宗大德开悟因缘 虚云大和尚传记
• [虚云和尚传]灵悟法师 著
佛陀故事播放列表
• 电视剧《佛陀》解说

Пікірлер
  • 唉! 了不起的人 了不起的行 了不起的智慧 了不起的成就 了不起 了不起 了不起 願與我同在 同行 同遊 同神 ❤❤❤❤❤🎉🎉🎉🎉🎉

    @user-hb3pb1vn9t@user-hb3pb1vn9t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萬法唯心造!感恩,阿彌陀佛🙏!

    @ctyen3372@ctyen3372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(想要上品往生很簡單,只要不謗大乘."解第一義"就可以了) 《大乘起信論》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「問曰。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。云何能現相。答曰。即此法身是色體故。能現於色。所謂從本已來。色心不二。以色性即智故。色體無形。說名智身。以智性即色故。說名法身徧一切處。所現之色。無有分齊。隨心能示十方世界。無量菩薩。無量報身。無量莊嚴。各各差別。皆無分齊。而不相妨。此非心識分別能知。以真如自在用義故。」 答覆是說明法身和報身冥合為一,色與心不二,總顯出一真無障礙法界,都歸於究竟一心這個真正的本源。「法身」乃是「一心」不同的稱呼,以心為萬化之源,所以說「法身」,它是色所依的本體,所以能現色,譬如虛空並不是色,而能夠出生色相,所以說【從本以來色心不二】。因為事法是攬理而成,全體的空都成了色,所以說「色性就是智性」。又因為色所依體本來是空,才說是「智身」,就是所謂【色即是空】。又以全體的理性成就了事相,所以事相也就是理性,好比虛空徧滿一切色或非色的地方,也就是所謂的【空即是色】。由於理事不二,因此色隨著空而徧一切,沒有界限差別,由於兩者無二無分,因此身相和國土彼此無障無礙。所以十方世界無量菩薩之報身,依報莊嚴之國土,雖然各各差別,但是都沒有分際而且不相妨礙。所以華嚴世界海中,如帝網般的諸多刹土,重重交映羅列,正是基於【理事無礙】,所以能夠【事事無礙】,這不是心識分別所知的境界,都是真如的大自在用。因為體周徧、所以用也是周徧,這全是一心真如的大用。 本論以「一心」是「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」為宗旨,因此解釋這個道理而總結這樣的境界,所謂「無不從此法界流,無不還歸此法界。」所以在「生滅門」中,便徹底顯示一心的究竟道理。 《大乘起信論》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「若從坐起。去來進止。有所施作。於一切時。常念方便。隨順觀察。久習淳熟。其心得住。漸漸猛利。隨順得入真如三昧。深伏煩惱。信心增長。速成不退。唯除疑惑。不信。誹謗。重罪業障。我慢。懈怠。如是等人。所不能入。」 (大乘人修止更殊勝) 這是說明「方便隨緣止」。修止並不是都一直端坐不動,因此指示要隨緣修習,不要中斷。由於觀察久了,功夫漸漸淳熟,心自然就安住在真如三昧,煩惱漸漸調伏,信心增長,就能夠速成不退。這樣的三昧,只要有能信又肯去做的人,就沒有不能得到的,除了不信、障重、我慢的人,不能得入。這些都不是能修行的人,正顯示唯有以信才能得入,所以說「佛法大海,信為能入。」就是這個意思。 《大乘起信論》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「復次眾生初學是法。欲求正信。其心怯弱。以住於此娑婆世界。自畏不能常值諸佛。親承供養。懼謂信心難可成就。意欲退者。當知如來有勝方便。攝護信心。謂以專意念佛因緣。隨願得生他方佛土。常見於佛。永離惡道。如修多羅說。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所修善根。迴向願求生彼世界。即得往生。常見佛故。終無有退。若觀彼佛真如法身。常勤修習。畢竟得生。住正定故。」 這是為根器較差的眾生,為了防止他們會退心所施設的方便。因為初學的眾生,尚未得到正信,內心不但脆弱,於外又缺乏好緣的幫助,因此恐怕他們會退失進修,所以如來施設勝方便,以攝護他們的心,只要專意念佛,求生淨土就好。這是依靠有佛的保護,就好比念阿彌陀佛,得生西方的話,就能居於不退的地位,就是屬於這樣的情形。 可是淨土的不退,也有三種不退: 一是如果蓮花還未開,信行還未滿,這只是從「處所」來說不會有退出淨土的緣了,所以說「不退」。 二是華開見佛,這是修十信位已經圓滿具足了,能夠少分見於法身,住正定聚,這才是真正的不退。 三是三賢位修圓滿了,進入初地,證徧滿法身,生無邊佛土,這是究竟不退位。 《大乘起信論》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(華嚴宗有圓滿的教義,以「一真法界」統括四法界,依四法界建立「十玄門」。而這四法界十玄門,乃是根據「六相」的道理而建立,所以六相是形成圓融無礙最主要的根本。因此首先就標示一心真如是「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」,更何況這部論又是根據百部大乘經的義理所造。然而百部大乘乃是化身佛所建立,是真實教中的權宜之教。現在這部論是總攝權宜之教而會歸於唯一真實,是要顯示出不離權教的真實教義,引導眾生歸向於圓融果海之極致。雖然在論中並未顯說明圓融的道理,但三乘五性、頓漸修證,都會歸於一心果海之本源,而且圓融具足一切性功德,這都是一心的微妙作用。這些義理在華嚴經的教中都講得很完備了,所以在此就不說了,重點只在引攝歸於性海,所以論中最初所歸依的乃是報身佛,乃至最後斷惑所見的也是報身佛。而且,論中的義理明白的說明了染法和淨法都是同一個真如性,是一心的顯相和作用。由一念而緣起了染淨諸法,這個道理跟華嚴經是全然相同,以法界緣起為宗旨,而生起十二緣起法,這就是如來普光明智。由此可知,若要契入華嚴法界,必然要由這部論為入門。) 《大乘起信論》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「下示三大義。所言義者。則有三種。云何為三。 一者體大。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。 二者相大。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。 三者用大。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。一切諸佛本所乘故。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。」 若要說明它的體,則「唯一真如,平等不二,不增不減」,這只是就「體」說。若要依如來藏隨染淨緣而言的話,那麼,以隨淨緣而轉,則具無量自性功德,就成就出世間因果;以隨染緣而轉,則變自性功德而為恒沙煩惱,就成世間因果,這樣才顯出「相」和「用」。因為這三大的特性,是不受染淨或生滅的影響而變化,因此名之為「大」,諸佛菩薩皆是乘此心,是故名之為「乘」,整部論的內容,都是在說明這個道理,所以這是「論」所據的根本。 本願念佛人須要了解 【往生品】 「如是二輩。名為後生得利劣機。人相有如是等。二種得利。大利益故。諸佛如來往生他方佛土。唯除以自愚痴無智。不知道理。闇昧之心。而忘了解聖教義理。以自為勝。以他為劣。以私智教他人。欲作自愚伴。以此劣行為勝。於其最上勝行。云何除之。是謗正法。背彼如來本願故。云何背彼本願心也。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。常念一乘。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。悟一乘妙道。不以劣行。為其本意。入守常護。娑婆世界修行大道。不以極樂住安修行。為其本意。但發弘願。令得往生一心。愚人不堪於此修行成。故爾。不得止。立往生願。彼佛心念。無隔娑婆安養之思。娑婆安養。一通平等。此界他界。更無有差。彼佛心念無隔。念念他之心。何以故。爾一佛眾佛。眾佛一佛法身一體。此佛他佛。無有差別。人間大君。尚無我。而念自念他。心不作差。何況於果滿地如來。梵王果報尚清淨。而天上天下。目不見差。何況於果滿地如來。」 《大乘起信論》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「若人聞是法已。不生怯弱。當知此人定紹佛種。必為諸佛之所授記。假使有人能化三干大千世界滿中眾生。令行十善。不如有人於一食頃正念此法。過前功德不可為喻。復次若人受持此論。觀察修行。若一日一夜。所有功德。無量無邊。不可得說。假令十方一切諸佛。各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。歎其功德亦不能盡。何以故。謂法性功德無有盡故。此人功德亦復如是無有邊際。」 因為這部論所說明的一心真如,乃是成佛的根本,若是能信受這個道理而不退怯的話,這樣的人必然一定會紹繼佛種。 因為十善還是有漏,而這個法只要一念信心,就成就了佛種,所以難以比喻。 這是聞、思、修的利益,意思是說依循這部論而修,因為稱性的緣故,雖然只有一日夜,也已經是功德無邊。由於無盡的關係,所以要讚說也不能盡,因此總結讚嘆說其功德也不能盡。

    @user-ig8fn5pn4m@user-ig8fn5pn4m8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大感恩~🤗🙏

    @user-uv6kw7eh2p@user-uv6kw7eh2p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感谢老师开示🙏🙏

    @waynetong3216@waynetong3216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故事很好 但惠能應該是 安頓好母親 便離家去到了黃梅

    @chenstark5772@chenstark5772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頓悟法門.漸悟法門

    @user-ys1yk7uq8d@user-ys1yk7uq8d7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直下即是🙏

    @xt54540@xt54540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慧能南渡15年,有14年在越南龍編縣宏法。

    @mingdong2532@mingdong2532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六祖之心至今在,在每个真心学佛的人心中!激活自身佛性里的六祖之心,是每个学佛人的当务之急啊!听故事,外行听热闹,内行反闻闻自性、性成无上道!--视频标题有误,望改正!

    @MrTianzhen@MrTianzhen7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🙏🙏🙏

    @user-bu3mh6pw2n@user-bu3mh6pw2n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🙏

    @user-ou9gm2rq1j@user-ou9gm2rq1j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不執著文字也不能棄文字‼️🙏 慧能為佛住世來此度眾生

    @user-un4wh5ng1d@user-un4wh5ng1d2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🙏🪷🌻🍎💐

    @ivypacific@ivypacific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还不明白吗 。? 佛教的传承不使用文字的。

    @jackchua1439@jackchua1439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神秀一派最后盖过惠能一派,惠能一派逐渐衰败,你们了解么?

    @kingsilver1620@kingsilver162010 күн бұрын
    • 畢竟大多數人還是沒有惠能的根性,當然神秀的循序漸進的修行較為穩當。

      @user-ie6ci5wk9v@user-ie6ci5wk9v10 күн бұрын
    • 不同的教义反映了修行的不同层次

      @yongluo1873@yongluo1873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真经本无字呵呵呵

    @uklin88@uklin8810 күн бұрын
  • 🪷🙏🙏🙏❤️

    @user-nk5qy9lx2l@user-nk5qy9lx2l10 күн бұрын
KZhead